您好,这里整理了童子命30岁大劫需注意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本文目录一览:
- 1、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
- 2、开悟的人没有感情
- 3、童子煞是什么意思?
- 4、道教一劫是多少年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日常生活中,开悟的人有着自己的悟性,能开悟的人一般都不是泛泛之辈,这样的人有着自己的想法。下面为大家分享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的相关内容。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1
理可顿悟,事须渐除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
例如,六祖大师虽然做到了明心见性,但因为不识字所以读经要由别人代读。由此也可见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只授记弥勒佛而并没有授记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修行的功德。
参禅之时要明白自己与佛之心无二分别。这个“明白”不是修得的,而是证得的。但我们学习教义的人要登上十信满心时要经过一万大劫。
一万大劫是好长的时间——人的寿岁从十岁每过一百年增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直到十岁,这样的一增一减才是一小劫。一千小劫才构成一个中劫,一千个中劫构成了一个大劫。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开悟之人只相当于成就了第一个大劫,之后要修利益众生的事业。菩萨要从五明中求,菩萨都要学习医方、工巧。
而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成佛、与佛无二无别的说法在教义上讲是“素法身”。所以虽然我们的体、性与诸佛已成的体、性平等无二,但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成佛并不能与佛的功德相比。佛有利益无量众生的功德,明心见性成就的只是心而不是利益众生的功德。
秀才念经,笑死老僧
所以,念经的时候莫要错误理解。我在南普陀的时候,一位老教授到南普陀来,看到墙上的《法华经》经文“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提意见:“墙上的标语写错了。我每天来双合掌,磕头,可不仅仅是单合掌、小低头啊。可怎么还未成佛啊?”这就是秀才念经,笑死老僧。
我告诉他:“这是对经文错误的理解。任何人单合掌,小低头所成就的是成佛之因。在此基础上才能起修,才能成佛。所以决定成佛的不是现在,而是在所种成佛之因基础上,经过长久的修行才得以实现。”
《法华经》授记了全体的众生。这就是对修禅要有的正确理解。更通俗一点说,禅就是生活,用心来指导生活。
禅的范围很广,变相地说禅即是佛,佛即是禅。前面我们说过,禅是极简单的开示,开示的就是人人都具有与佛无二的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就像人人都有权利来复旦大学读书,但能否进入就要看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对于成佛这一目标来说,不仅仅是人,哪怕是一只蚂蚁都有佛性。在佛来看,人性、畜生性、众生性都可以成就佛性。我们知道,“佛陀”是印度梵语Buddha的音译。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逐渐将佛陀省略为“佛”。
佛陀的意义是觉者、觉悟、有智慧。而且这种觉悟不单局限于自己,还能够使别人觉悟。一念恶念已灭,身口意三业存善达到究竟。所以,佛法就是达到善、觉悟、智慧的方法。
如果生活中念念不失觉悟,那么即是成就佛道。而禅就是让我们在生活中念念不失,因此禅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禅堂前面挂着“选佛场”三字,就是让人们明心见性的禅通达佛道。
“明心见性”中的心可不是我们身体中的心脏。这个心范围极广,三千大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等等凡用语言表达的事物都在心中。这个心,这个体性,或者经上常说的'“觉性”与佛成就的心性平等。
凡夫与佛只有此心迷悟之间的差别。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心并不是这“真心”,而是妄识。这妄识就是将第七识末那识执着为心,而第七识则执着于第八识阿赖耶识。一分真心,一分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影子。
“明心见性”在教义中达到了“十信”,此时信心具足便不会再起恶念,再造恶业。成就十信之后就进入了“初住”,住于心上。参禅之人与单单学习教义之人的差别,就在于参禅者能够达到明心见性。
这正是禅堂所宣扬的。而单单学习教义者则距此甚远,连十住都没有进入,更不要提《华严》所说的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位。
证据就是入初住的菩萨发菩提心具有大神通力,能够到一百个世界示现为佛与大菩萨渡化众生。有了这样的神通才表明真正进入了住位,发心住的菩萨初发心时成正觉。
而我们平时也经常说发菩提心,但我们所发的只是“欣乐心”。对佛法诚恳与信任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我们平时所说的“开悟者”只是不再造恶业,明白自己的心性与佛无二无别。但达到开悟之后还需要继续修行。开悟者连发心住菩萨的神通都没有具备,别说一百个世界,就连在这个世界中都无法示现佛身为众生说法。
这就像从小学、中学、高中最后到大学的一步步教育,每一步都是为后一步做准备。佛教中的修行也是如此,一位一位而不能跳跃,绝不是禅宗所说的“顿超直入,立证菩提”。
这个成佛只能说是明心见性而已。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的大悟不同,释迦牟尼佛经过了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获得了大悟。
就如神童哪怕在智慧上并不比一位经过一系列教育的大学生差,但他却完全不了解教育的一步步过程一样。因此,哪怕是“顿超直入,立证菩提”,也是宿世修行的智慧在此时得以显现而已。
佛教中没有便宜法门。龙女即身成佛,善财童子即身成佛,都是无量劫来修行的结果。所以,顿超直入是由渐而顿。
不仅佛教修行没有便宜,生活中也没有便宜可捡。某些人突然地发财,某些人突然陷入困顿,都是前世与宿世的因缘。
学习中也是这样,有的人一学就会,有的人笨得很,怎么学也不懂。一学就会的人因为宿世积累的智慧才能有今天的“顿”。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我们不能贪图便宜。
参禅靠自己,念佛靠他力
参禅靠自己,而念佛则是依靠他力。通过观想与称名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就会得到他们的加持。现在流行的念佛法门就是这种依靠他力的修行方式。
而参禅却完全不同,参禅的道友会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完全是自力的。念佛的人则完全不同,是要求见佛,仰仗佛菩萨的功德。念佛、观想佛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力。两者间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在生活中,如果前世有与佛教的因缘,如念过佛、信佛,则今生遇到佛法时便更加兴奋,也能更加投入进佛法中。
如果没有这种因缘,就不见得会有这种热情与投入。地球上现在有六十亿人,信佛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投入的却不多。
我说这话也不怕诸位多心,在座的各位虽然听闻佛法但并未投入。你会为佛法付出很多吗?不付出又怎么得到!信只能得到信的功德,付出多才能有更多的功德。
这个与念佛得到的加持是毫不相违背的。今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是前生乃至宿世的善根因缘。因为这份因缘的存在,我们才能在今生听闻佛法时有深刻的触动,在开始信佛的时候有种战栗的感觉。
产生战栗感觉的原因在于善根深厚,脱离佛法太久,突然得到加持力的缘故。而有的人听到佛号时感觉喜欢,但并没有激动的感情,也没有付出。
有时候还到庙里烧烧香,但我们要知道烧香是风俗习惯而非信仰。信仰与习惯是不同的。真正的信仰是要将佛法与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这就回到了“禅”。
我把禅解释为善因,过去无量劫以来的善因。这就是为什么见佛会有欢喜心,参禅而能进入。举个例子,“念佛者谁?”反过来说“谁在念佛?”这一问意味着什么?这是在发明我们的心性,寻找我们的本体。我们的身体是变化的,无常的,由前世所造业推动的变化身。
像学生中有第一名,也有倒第一名。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是第一名,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倒第一名,必须有一个依次排名的顺序。
如果想超越,就必须付出努力。付出的力量越大,超越的越多。我们学佛的人也是这样,必须一步步超越。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2
真正开悟的人会有这三大特征
特征一:开悟的人,生命会由繁至简。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开悟的人,并不会立马成仙,或者立地成佛。所以他们在外表上,和普通人不会有多大区别。但在他们和一般人心境上,心境还是有很大区别。开悟后的人,放下了一切执念,从而不再受限制,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必须做,也没有什么不能做。
换句话说,世间的一切,如升职加薪、恋爱结婚、生娃养老等,对于开悟者来说,都是不必要选项,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会去做,只要他们不愿意,谁也逼迫不了他们。但无论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不会真正的在意,随时都可以放下这些普通人心中的“人生大事”。
这个特征,是开悟者的基本特质。放下了执念的开悟者,他们的生命会变得简单起来,因为失去了欲望,什么事都无法成为他们的牵绊,所以他们会活成自己,而非被社会和别人塑造出的“我”。
他无需成为“成功的人”,也不用做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子女”“好父母”,他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一旦突破这根紧绷的弦,你就自然开悟了!
特征二:开悟的人,会身心合一。
没有开悟的人,心中会被各种思绪烦扰。上班族会在下班的时候,着急着开辟副业赚钱;学生会在上课的时候,想着怎么偷偷玩手机;妻子一个人在家时,想着晚归的丈夫在外面有没有花天酒地;年迈的老人,在深夜一遍一遍想着自己会如何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着手上的东西,想其他的人或事,这就是没开悟的人的日常。而开悟的人,他们会身心合一,身体做着什么事,心里也会想着一样的事。无论是道家的打坐,还是佛家的入定,都是在让人培养这种专注力。
开悟的人,往往吃饭时知菜味,走路时便专心看脚下和前方的路,静修时便听自己的呼吸声。所以他们一般都说话不急不慢,遇事不嗔不痴,待人接物不分贵贱。他们是回归到万事万物本身的人,在他们身上,你能体会少有的朴质感。
特征三:开悟的人,不搞个人崇拜。
开悟的人,会明白一个道理,即道是修不出来的,它本身就在那儿,你若心中起了执念,想去修道、得道,那恰恰是误了歧途。
所以真正开悟的人,他们断不会自己称自己为“得道高人”,所以遇到自称“得道”的人,八成是他们在装神弄鬼。同时,开悟的人一般不会去求神拜佛,因为他们懂人心自在,不必强求,以免产生执念。因为想要升官发财是执念,想要菩萨保佑同样也是执念。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3
开悟的人很可怕
圣人无心,以天地之心为心。
真正开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
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
人类所有想法都是自己从虚无中建立的,都是从本无所有的心地上构建的,所以高层生命,那些开悟的人是不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哪怕某种想法看起来多合理或真实。
人类的大脑本来就是建立在眼睛看到的影像,进行一种逻辑性习惯性的分析而成的。
这就是所谓的对世界的认知,也就是世界观。
人的眼睛所能够看到光的波长的波段其实很少,更强或者更弱的光就不能看见了,所以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概念。
记住: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的东西,其实很少很少。
在修炼界历来就有开天眼开法眼的说法,人的眼睛可以通过修炼看到更多。
既是眼睛看不了多少世界,人的思维是可以无限大的,这就是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了。
觉悟的人的心是不以“合理”和“看起来真实”为理由和依据来确定它自己的存在是真的,这种习性是头脑的。
要打破定势思维,也就是固执的观念,对世界那些一成不变的很肤浅的认知,不是觉悟的人的负担,他们是不会去考虑这些的,非常可笑和短浅。
普通人的头脑是以“合理”、“看起来实在”等来支持和证明它自己的梦幻是真实的。
觉悟之心不会为世界的幻想所障碍,所以,它不会被自己所生出的任何存在(念头、事物、感受等)所欺骗。它不会颠倒“主”与其“虚造之物”。所以,开悟的人能活在空无中,活在空性中。
觉悟的人能够感悟世界的本来真相;而平常人的贪念欲念,各种执着产生各种幻相,就会让自己沉迷在自己的想法中,认为自己都是对的。
人的念头,可以固定下来,甚至会有能量体现,人世间的荣誉成就感,给人短暂的安慰,而短暂的快感,往往是无尽的痛苦深渊,这是相对的。
而永生,不生不灭,与天地同寿,则是与天地同心,同化在道中,那是一种无比美妙殊胜的生命体验。
上面说的,多数是理论性的话语,差不多是那种鸡汤文写法。
我们还是举几个例子吧,比如在医学上,中国古代扁鹊那种可以透视人体的功能,现在在世界上也发现了实际案例,就是眼睛可以直接看到五脏六腑生病的地方有黑糊糊的病气,比X光设备还厉害。
再比如,我们看到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桌子椅子,是固定的静止的,本质上从粒子的角度看,如果有那样的设备看,就会发现,整个桌子椅子其实是流动的,如液体一样,高速的各种运转中。
在人生的过程当作,很多人觉得努力很重要,勤奋很重要,天道酬勤,果真如此吗?其实呢,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没有方向感的努力,完全就是瞎干,没有人带动的牛,能够自动自觉去耕田吗?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人为什么要反省,为什么要寻找自己的错误,和身上的罪恶源头,就是要修正自己的人生路,得到一种真正的提升。
如果说整个人类社会(人间)就是一个监狱,专门处罚那些犯了天条的高级生命(天堂的神仙),很多人会觉得是神话故事而已,本质上,整个太阳系就是一个封闭区间,就是一个有皮壳的区间,所以,准确来说,整个太阳系就是一座牢笼,一座监狱,这就是更加准确的描述了。
当下的历史节点,全世界的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的物质基础,还有超级贪婪的人心等等,基本上属于促成更多的人觉悟的,也就是拥有更加丰富的条件,促使更多的人打开脑袋,解放思想。
所谓的末世末法末劫,基督再来的各种现象,也许说的就是当下世界的各种乱象和人心的各种堕落吧。
人类的思维是可以无限大,有无限的提升空间,更多就是缺了一把开启的钥匙而已。
开悟的人没有感情
开悟的人没有感情
开悟的人没有感情。没有开悟的人,心中会被各种思绪烦扰。开悟的人,并不会立马成仙,或者立地成佛。当然,在现代了解这方面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就会有人提出疑问,比如开悟的人没有感情
开悟的人没有感情1
理可顿悟,事须渐除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
例如,六祖大师虽然做到了明心见性,但因为不识字所以读经要由别人代读。由此也可见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只授记弥勒佛而并没有授记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修行的功德。
参禅之时要明白自己与佛之心无二分别。这个“明白”不是修得的,而是证得的。但我们学习教义的人要登上十信满心时要经过一万大劫。
一万大劫是好长的时间——人的寿岁从十岁每过一百年增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直到十岁,这样的一增一减才是一小劫。一千小劫才构成一个中劫,一千个中劫构成了一个大劫。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开悟之人只相当于成就了第一个大劫,之后要修利益众生的事业。菩萨要从五明中求,菩萨都要学习医方、工巧。
而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成佛、与佛无二无别的说法在教义上讲是“素法身”。所以虽然我们的体、性与诸佛已成的体、性平等无二,但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成佛并不能与佛的功德相比。佛有利益无量众生的功德,明心见性成就的只是心而不是利益众生的功德。
明心见性,成就自心
秀才念经,笑死老僧
所以,念经的时候莫要错误理解。我在南普陀的时候,一位老教授到南普陀来,看到墙上的《法华经》经文“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提意见:“墙上的标语写错了。我每天来双合掌,磕头,可不仅仅是单合掌、小低头啊。可怎么还未成佛啊?”这就是秀才念经,笑死老僧。
我告诉他:“这是对经文错误的理解。任何人单合掌,小低头所成就的是成佛之因。在此基础上才能起修,才能成佛。所以决定成佛的不是现在,而是在所种成佛之因基础上,经过长久的修行才得以实现。”
《法华经》授记了全体的众生。这就是对修禅要有的正确理解。更通俗一点说,禅就是生活,用心来指导生活。
禅的范围很广,变相地说禅即是佛,佛即是禅。前面我们说过,禅是极简单的开示,开示的就是人人都具有与佛无二的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就像人人都有权利来复旦大学读书,但能否进入就要看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对于成佛这一目标来说,不仅仅是人,哪怕是一只蚂蚁都有佛性。在佛来看,人性、畜生性、众生性都可以成就佛性。我们知道,“佛陀”是印度梵语Buddha的音译。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逐渐将佛陀省略为“佛”。
佛陀的意义是觉者、觉悟、有智慧。而且这种觉悟不单局限于自己,还能够使别人觉悟。一念恶念已灭,身口意三业存善达到究竟。所以,佛法就是达到善、觉悟、智慧的方法。
如果生活中念念不失觉悟,那么即是成就佛道。而禅就是让我们在生活中念念不失,因此禅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禅堂前面挂着“选佛场”三字,就是让人们明心见性的禅通达佛道。
“明心见性”中的心可不是我们身体中的心脏。这个心范围极广,三千大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等等凡用语言表达的事物都在心中。这个心,这个体性,或者经上常说的“觉性”与佛成就的心性平等。
凡夫与佛只有此心迷悟之间的差别。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心并不是这“真心”,而是妄识。这妄识就是将第七识末那识执着为心,而第七识则执着于第八识阿赖耶识。一分真心,一分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影子。
“明心见性”在教义中达到了“十信”,此时信心具足便不会再起恶念,再造恶业。成就十信之后就进入了“初住”,住于心上。参禅之人与单单学习教义之人的差别,就在于参禅者能够达到明心见性。
这正是禅堂所宣扬的。而单单学习教义者则距此甚远,连十住都没有进入,更不要提《华严》所说的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位。
证据就是入初住的菩萨发菩提心具有大神通力,能够到一百个世界示现为佛与大菩萨渡化众生。有了这样的神通才表明真正进入了住位,发心住的菩萨初发心时成正觉。
而我们平时也经常说发菩提心,但我们所发的只是“欣乐心”。对佛法诚恳与信任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我们平时所说的“开悟者”只是不再造恶业,明白自己的心性与佛无二无别。但达到开悟之后还需要继续修行。开悟者连发心住菩萨的神通都没有具备,别说一百个世界,就连在这个世界中都无法示现佛身为众生说法。
这就像从小学、中学、高中最后到大学的一步步教育,每一步都是为后一步做准备。佛教中的修行也是如此,一位一位而不能跳跃,绝不是禅宗所说的“顿超直入,立证菩提”。
这个成佛只能说是明心见性而已。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的大悟不同,释迦牟尼佛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获得了大悟。
就如神童哪怕在智慧上并不比一位经过一系列教育的大学生差,但他却完全不了解教育的一步步过程一样。因此,哪怕是“顿超直入,立证菩提”,也是宿世修行的智慧在此时得以显现而已。
佛教中没有便宜法门。龙女即身成佛,善财童子即身成佛,都是无量劫来修行的结果。所以,顿超直入是由渐而顿。
不仅佛教修行没有便宜,生活中也没有便宜可捡。某些人突然地发财,某些人突然陷入困顿,都是前世与宿世的因缘。
学习中也是这样,有的人一学就会,有的人笨得很,怎么学也不懂。一学就会的人因为宿世积累的智慧才能有今天的“顿”。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我们不能贪图便宜。
众生皆有佛性
参禅靠自己,念佛靠他力
参禅靠自己,而念佛则是依靠他力。通过观想与称名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就会得到他们的加持。现在流行的念佛法门就是这种依靠他力的修行方式。
而参禅却完全不同,参禅的道友会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完全是自力的。念佛的人则完全不同,是要求见佛,仰仗佛菩萨的功德。念佛、观想佛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力。两者间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在生活中,如果前世有与佛教的因缘,如念过佛、信佛,则今生遇到佛法时便更加兴奋,也能更加投入进佛法中。
如果没有这种因缘,就不见得会有这种热情与投入。地球上现在有六十亿人,信佛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投入的却不多。
我说这话也不怕诸位多心,在座的各位虽然听闻佛法但并未投入。你会为佛法付出很多吗?不付出又怎么得到!信只能得到信的功德,付出多才能有更多的功德。
这个与念佛得到的加持是毫不相违背的。今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是前生乃至宿世的善根因缘。因为这份因缘的存在,我们才能在今生听闻佛法时有深刻的触动,在开始信佛的时候有种战栗的感觉。
产生战栗感觉的原因在于善根深厚,脱离佛法太久,突然得到加持力的缘故。而有的人听到佛号时感觉喜欢,但并没有激动的感情,也没有付出。
有时候还到庙里烧烧香,但我们要知道烧香是风俗习惯而非信仰。信仰与习惯是不同的。真正的信仰是要将佛法与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这就回到了“禅”。
我把禅解释为善因,过去无量劫以来的善因。这就是为什么见佛会有欢喜心,参禅而能进入。举个例子,“念佛者谁?”反过来说“谁在念佛?”这一问意味着什么?这是在发明我们的心性,寻找我们的本体。我们的身体是变化的`,无常的,由前世所造业推动的变化身。
像学生中有第一名,也有倒第一名。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是第一名,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倒第一名,必须有一个依次排名的顺序。
如果想超越,就必须付出努力。付出的力量越大,超越的越多。我们学佛的人也是这样,必须一步步超越
开悟的人没有感情2
开悟的人三大特征
有一次去寺庙,子曰便和同行者探讨过一件事,即怎么知道那里的和尚,是不是高僧?其中一位同行者,说了一个答案,让子曰印象深刻:
你进门时,先大骂和尚一顿,看和尚会不会起嗔恨心。如果他依然对你笑,那就是个高僧;如果不动声色,那就是个很厉害的和尚;如果拂袖而去,说明水平也还行;如果跟你对骂,那估计是个普通角色;如果一帮和尚出来打你,那你就赶紧跑吧!
这是那位同行半开玩笑说的话,但是却也从表明,像高僧这种开悟的人,他们早已将人世喧哗放下了。那么真正开悟的人,都有什么特征?
特征一:开悟的人,生命会由繁至简。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开悟的人,并不会立马成仙,或者立地成佛。所以他们在外表上,和普通人不会有多大区别。但在他们和一般人心境上,心境还是有很大区别。开悟后的人,放下了一切执念,从而不再受限制,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必须做,也没有什么不能做。
换句话说,世间的一切,如升职加薪、恋爱结婚、生娃养老等,对于开悟者来说,都是不必要选项,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会去做,只要他们不愿意,谁也逼迫不了他们。但无论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不会真正的在意,随时都可以放下这些普通人心中的“人生大事”。
这个特征,是开悟者的基本特质。放下了执念的开悟者,他们的生命会变得简单起来,因为失去了欲望,什么事都无法成为他们的牵绊,所以他们会活成自己,而非被社会和别人塑造出的“我”。
他无需成为“成功的人”,也不用做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子女”“好父母”,他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一旦突破这根紧绷的弦,你就自然开悟了!
特征二:开悟的人,会身心合一。
没有开悟的人,心中会被各种思绪烦扰。上班族会在下班的时候,着急着开辟副业赚钱;学生会在上课的时候,想着怎么偷偷玩手机;妻子一个人在家时,想着晚归的丈夫在外面有没有花天酒地;年迈的老人,在深夜一遍一遍想着自己会如何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着手上的东西,想其他的人或事,这就是没开悟的人的日常。而开悟的人,他们会身心合一,身体做着什么事,心里也会想着一样的事。无论是道家的打坐,还是佛家的入定,都是在让人培养这种专注力。
开悟的人,往往吃饭时知菜味,走路时便专心看脚下和前方的路,静修时便听自己的呼吸声。所以他们一般都说话不急不慢,遇事不嗔不痴,待人接物不分贵贱。他们是回归到万事万物本身的人,在他们身上,你能体会少有的朴质感。
特征三:开悟的人,不搞个人崇拜。
开悟的人,会明白一个道理,即道是修不出来的,它本身就在那儿,你若心中起了执念,想去修道、得道,那恰恰是误了歧途。
所以真正开悟的人,他们断不会自己称自己为“得道高人”,所以遇到自称“得道”的人,八成是他们在装神弄鬼。同时,开悟的人一般不会去求神拜佛,因为他们懂人心自在,不必强求,以免产生执念。因为想要升官发财是执念,想要菩萨保佑同样也是执念。
这三个特征,子曰觉得自己就是个俗人,竟然一个也没有,因为心中对金钱和爱,还有强烈执念。
开悟的人没有感情3
真正开悟的人表现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开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依然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样,表面上汹涌澎湃,变化万端,但里面却是浑厚、宁静与无限的宽广。
开悟的人不会搞个人崇拜,搞个人崇拜的都是没有开悟的人。一个通达“无我”的人,一个觉悟到“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一个认识了平等真相的人,怎么会又怎么可能搞个人崇拜呢?他只能树立道,树立整体,树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树立“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释迦牟尼曾如是说:“以色拜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如去,不来不去——如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如来是生,如去是灭,不来不去就是不生不灭,如来如去是现象,不生不灭是本质。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道。
道是修出来的吗?道是本自具足、本来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动、独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只能被认识。
所以佛的本意是觉者,即悟道的人。正如黄檗禅师所说:“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修行是一种境界,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永无止境的。修行没有出期,觉悟只在一念,“万般神通皆小技,惟有空空是大道”。
谁在修?我是谁?这才是作为修行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觉悟为本,修行为末,本末不分是谓颠倒;觉悟为体,修行为用,体用一如,是谓自然。觉悟是解决“我是谁”,修行是解决有所作为。
真正开悟的人,会有这些表现
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被妄想所缚,结果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悟道之后修行,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开悟的人心不离身,身心合一,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宠辱不惊,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观,“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开悟前是“我在活着”,开悟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开悟前是当局者迷,开悟后是旁观者清;开悟前是为成功而拼命,开悟后是“无事以取天下”;开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现象看现象,开悟后是以整体看局部、以本质看现象;开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开悟后“我”在圆满中存在。
开悟的人是真实的活在圆满里的人。圆满不是没有缺点,圆满不是“拍脑袋”,不是想当然,圆满是优点与缺点、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的统一体。
开悟的人会很自信,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
童子煞是什么意思?
风水命理解说:命犯童子煞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叫童子命
所谓童子命,指的是前世是宫观寺院各路神仙身边的小童,如扫地童子、端茶浇花的童子、站班的童子、牵马童子、书童子等。一生保持童子之身,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投胎做了人,这些原因包括思凡、逃跑、犯错被罚、有特殊使命等等。
二、童子的分类
1、天神童:一般是指前世是天上的童子转世或童子的分灵投胎的。
2、道庙童:一般是指前世是道庙里的童子转世或童子的分灵投胎的。道庙里来的童子一般常见的有五种:火神庙的童子、阎王庙的童子、山神庙的童子、土地庙的童子、老君庙的童子。
3、佛庙童:一般是指前世是佛庙里的童子转世或童子的分灵投胎的。
4、家神童:家堂香火神童
5、飞天游童:上界到处嬉游未得到转世的神童
6、游死童:下界到处游走未得到转世的童子
7、鬼童:是指孤魂野鬼投胎转世的童子或是指前世欠下别人的人情债或金钱债没有还,今生来讨债的童子,这种童子的寿命一般都很短,难以成人。
8、生辰八字童子:有真童子和假童子,一般是指生辰八字里带有童子星的人。(1)真童子:上面7条沾上的都是真童子,生辰八字里带有童子星的人不完全都是真童子命。(2)假童子:一般是指生辰八字里带有童子星的人,生辰八字里带童子星的人一部分是假童子。
三、童子命常见特征
1、身体多少有小病症缠身或者从小体弱。
2、婚姻迟缓,极不顺利。有多次离婚危险。
3、寿命不长,能过去18岁。48岁前有大坎坷,多为车祸、突发性疾病等。
4、童子童女命,绝大多数相貌均中上等。
6、少数童子命之人――经常做梦梦见一些灵异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第六感特别的强烈,能预知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说能看见或者遇见一些灵异诡异的事情。
四、童子命的八字判断(包含真童子命和假童子命)
自己是不是童子命?如何查证?结合以下几点来判断。
怎样知道自已是不是童子命呢?方法一,先知道自已是属于什么命,比如生于甲子年的人属金命,生于己丑年的人属火命等,只要对照下表就知了――六十花甲纳音表。知道自已的年命以后这第二步就要看口诀了,查是否是童子命的口诀是:“春秋寅子贵 冬夏卯未辰 金木午卯合 水火酉戍多 土命逢辰巳 童子定不错”。|
解释:
1、春秋寅子贵-----就是春天和秋天出生的人,日支或时支有寅字或子字的人就是童子命.
2、冬夏卯未辰-----就是冬天和夏天出生的人日支或时支有卯或未或辰字的人就是童子命
3、金木午卯合-----就是说凡年命属金或木的人日支或时支有午字或卯字的就是童子命人
4、水火酉戍多-----就是说凡年命属水或火的人日支或时支有酉字或戍字的就是童子命人
5、土命逢辰巳------就是说凡年命属土的人日支或时支有辰字或巳字的就是童子命人
五、化解童子命的方法
1、送替身法事可以化解童子命,大体是找一个纸人或草人当自己的替身,由法师等最后烧掉替身,目的是找一个纸人或草人去代替自己受罪,自己就不会有祸事,这样就算化解了,但是具体过程是很复的。
2、请法师做道场禳解童子命,护佑童子一身平安。
3、民间化解童子命是拜个干爹或干妈,干爹或干妈能把童子保住;也有拜祭给神灵的,神灵保童子。
4、佩戴相应灵符化解童子命。
童子命因为是身上有人,也就是说一个命主存在两个不同的八字,故真童子,其八字推不准,误差很大,因八字中部分童子命者是假童子,故把假童子命当做真童子命。真童子命者多有怪异之事发生,比如经常梦到菩萨,和尚,道士,神明等,或是经常撞灵异之事,动物见了不敢出声等一切超出常人之事。 当然,真正是童子命的人并不多见,而所......
命带童子关煞是什么意思 在小时候,必有一大劫。
明缘风水:命犯童子煞什么意思 从命理的角度来通俗地说,命犯童子煞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身上还有另外一个人,可以说是一个人除了他自身的肉体之外,还有另外的灵魂附在他身上,而这样的灵魂通常来讲都是“仙人”或者是神明的徒弟之类的,这些特殊的“人”通常以童男童女的身份出现,而有这种命的人就会被称为是童子命。
命犯童子煞到底好不好呢,根据古往今来总结出的道理来说,命犯童子煞的人通常人生都是十分坎坷的,特别是在婚姻方面表现最为明显。不过凡事无绝对,也有部分命犯童子煞的人,最终的命运是大富大贵的,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是命犯童子煞的时候,也不必太悲观。
那么究竟哪些人是命犯童子煞呢,我在此为大家总结出一些特征,可以据此判断自己或是周围的人,是否命犯童子煞,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
命犯童子煞的大多数人会出现以下情况:
其一,从小体弱多病的人。
其二,婚姻方面极其不顺利,有多次离婚的危险,而且婚姻很迟缓。
其三,寿命不是很长,18岁能过去没有多大问题,不过在48岁之前就不一定了,如果死亡多半都是出现于车祸或者是突发性疾病等原因。
其四,命犯童子煞的人,其相貌大多都是中上等。
结束语:命犯童子煞的人,按佛家理论,他们是福报享尽,重新回到人间修练,济世渡人;而按道家来说,他们是因为思凡,有任务或是犯错,又被打下凡间。不论佛道,有个论点是一致的,也即命犯童子煞之人,今生的命运多少是与上辈子的命运有一定渊源的。
什么叫命犯童子煞 童子煞”(前生是童子)
据说犯童子煞的人前生是某童子或某童女。
民间也有道家的“还人”“还替身”的。可是现在会揣人的很多,但是可信的不多。化解过程不是一般算命的和神棍能掌握的。
据说这样的人,上界会催人,然后婚姻 身体等方面会不好不顺。
童子命的坏处:
1:身体多少有小病症缠身(或者说从小体弱) 或有慢性病虽不严重但是也不舒服。
2:婚姻迟缓,极不顺利。有多次离婚危险。 虽然长相好,但是姻缘好像和自己无缘。等不到自己想找的爱人
3:寿命不长。能过去18岁。48岁前有大坎坷。多为车祸、突发性疾病等
童子关煞是什么 阴阳学术语,利用四柱排列组合推算出来。犯童子煞的人一般运气不好事业受阻事业上最容易遇到小人,容易遭到嫉妒和排挤,自己有时已经很努力了,但是结果确实没有任何意义。常会遇到前途一片光明可以自己找不到出路,就像被困在陷阱的动物 渴望寻找到出路一样。尤其是婚姻感情方面不顺利,晚婚居多,甚至有的人不能谈恋爱和结婚。
命犯童子煞且为忌神什么意思 就是命中有童子命的信息,同时这个信息所占的字,在八字之中也属于忌神。
童子命人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童子命的人是天
上神仙的徙子徙孙
二是说童子命的人是古代庙里或妮姑庵里的世世代代投胎为
童男童女或皇帝身边的太监
.一是因为天上的徙子徙孙思凡下界或某神仙有特别
任务被放下界。不管是一或二到人间这个社会之后,如是仙子仙孙的因为本身是神仙,毕竟人神有别不能结姻缘,所以婚恋特别不顺,在生活中总受到上天的干扰,就算婚姻顺其他如病灾事业等也多多不顺,无论多么努力也都无法改变这童子仙缘带来的灾难,
如是有任务下凡者,完成任务后就必须回返天庭,所以有的不明不白的英年早逝,一般多在48岁之前死亡,也有些能活到48岁以后,但诸事总是不顺,婚恋病灾左右烦绕,苦不堪言,思凡下界者平时不敢进庙,不敢正眼看神像,每一进庙或参加丧事等事后回来即不明原因的生病,而且一生身体极虚,小病连连不断,也有些一生不信鬼神,天生的胆大人,如是学生平时成绩优异,一到考试就什么也发挥不出来,每每名落孙山。如是成人恋爱的时候非常顺利,一到谈婚论嫁对方即变卦,最后分手,屡谈屡分,终不成功,让人肝肠寸断,也有些婚顺灾也无,但事业上总是不断的碰钉子,工作难找,找到了也做不久,上司白眼连连,周围小人咄咄,那气氛总是让人寒心,在家六亲无靠,也没有知心朋友,一生行善,但人们总是看不起,一生劳劳碌碌的象个孤家寡人一样的过着,如是古代庙童庵,女的因世代在庙或庵中生活,远离世俗,四大皆空,一心修佛学道,不染凡尘,如今世风虽然已经改变,但前世的魂魄依然是修仙学道之人,所以诸多不幸也如仙子仙孙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真童子命。
.那什么是假童子命呢?
,一般算命先生只告诉人们真童子却不说假童子,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分辨真假童子,干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了。
假童子命的人,其八字也和真童子命的人一样都是童子命,但却一生安然无恙,与平常人一样能过着快乐自由的生活。
,一般在48岁之前一切都顺利的童子命的人,大部份都可断为假童子命,也就是说不是仙子仙孙下凡,也不是庙童庵女投胎,一生不受佛道仙神的困扰,只是生辰相同而已不足为惧。
另一种辨别方法就是要靠有法力的法师,一生出来就可辨出真假童子,方法是如是男命,法师以右手掐住童子命者的左手,女子则右手。食指第一节两侧脉,如果跳动强大迅猛有欲争脱之状的就是真童子命了。
注:必须是法师掐才能发现,平常人没有这种功能。
命中的忌神:就是在八字当中,对自己不利的字。
问题:什么是童子煞 坤造 饥己壬壬乙 未申戌巳(子丑空)大运: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岁数: 7岁17岁27岁37岁47岁57岁67岁77岁似乎你八字里无童子煞
童子煞的童子煞破解方法 在此不便透露道家法术或方术。据说犯童子煞的人前生是某童子或某童女。民间也有道家的“还人”“还替身”的。可是现在会还人的很多,但是可信的不多。化解过程不是一般算命的和神棍能掌握的。据说这样的人,上界会催人,然后婚姻 身体等方面会不好不顺。
道教一劫是多少年
问题一:玉帝 如来 各经历多少劫难 一劫多少年 如来道: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从这句话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玉帝是经历226800000多年(两亿两千六百八十万),两三亿前的玉帝还是个小孩。
2:得道后的玉帝是有劫难的,他的一劫是129600年。
3:玉帝只所以能坐皇位是因为,他度过了1750个劫。
问题二:道教经文里的“一劫”是多少年? 道家一劫为12万9600年,一中劫是二百多万年,一大劫是一亿到两亿年,一个无量劫约穿4亿年到几百亿年,相当于一个宇宙从形成到灭亡的时间~~
一个无量量劫,则以“亿亿”为单位,道家只有三清渡过此劫~~
问题三:道教中说人一生有几劫 一般人的一生都会有‘’三哀六旺‘’,这是自然规律,古人凭积累历史考究而出这句俗语,会算命的人也抓住这个特点来推算。乜可为‘‘’’三劫六福‘’
问题四:“一劫”是多少年? 【劫】
梵语kalpa,巴利语kappa。音译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意译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沿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
婆罗门教认为世界应经历无数劫,一说一劫相当于大梵天之一白昼,或一千时(梵yuga ),即人间之四十三亿二千万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复重创世界;另一说则以为一劫有四时:(一)圆满时(梵kr!tayuga ),相当于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年。 (二)三分时(梵treta^yuga ),相当于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三)二分时(梵dva^yuga ),相当于八十六万四千年。(四)争斗时(梵kaliyuga ),相当于四十三万二千年。四者凡四百三十二万年。据称现正处于争斗时。此外,根据上记‘一劫四时’之说法,婆罗门教并认为四时相较,时间上愈形短少,人类道德亦日趋低落,若争斗时结束即为劫末,世界即将毁灭。
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有关劫之分类,诸经论有各种说法。大智度论卷三十八谓劫有二种,一为大劫,二为小劫;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分五种劫,即夜、昼、月、时、年;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以劫有中间劫、成坏劫、大劫三种;俱舍论卷十二谓有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彰所知论卷上分劫有中劫、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大劫等六种;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下载有九种劫,即:(一)日月岁数。(二)增减劫,即是饥、病、刀小三灾劫,称为中劫。 (三)二十劫为一劫,即梵众天劫。(四)四十劫为一劫,即梵前益天劫。(五)六十劫为一劫,即大梵天劫。(六)八十劫为一劫,即火灾劫。(七)七火为一劫,即水灾劫。(八)七水为一劫,即风灾劫。(九)三大阿僧只劫。
诸经论中又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名目,小劫、中劫同为梵语antara-kalpa 之译,大劫则为梵语maha^-kalpa 之译。鸠摩罗什译之法华经中,皆称小劫,而法意所译之提婆达多品中则称中劫;二者皆同为 antara-kalpa 之译。又大楼炭经卷五以刀兵等三灾为三小劫,而起世经卷九称之为三种中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九以八十小劫为一大劫,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则以八十中劫为一大劫;此等差异,均可视为 antara-kalpa 之异译。
盖‘劫’字原表示时限,其中虽有多种分别,但长时之‘劫’常用于说明世界之成立及破坏之过程。前述大毗婆沙论中,分劫为中间劫、成坏劫及大劫等三种,俱舍论等分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彰所知论分为中劫等六种,即是其例。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载,中间劫亦有减劫、增劫、增减劫等三种:减劫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之间;增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增减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又从八万岁减至十岁之间。此三种劫在说明住劫二十中劫之差别,即住劫二十中劫之中,第一劫为减,第二十劫为增,中间十八劫为增减劫,各中劫之时量皆相等。此即最初减劫中有情福胜,故下减较缓,最后增劫中有情福劣,故上增亦缓,中间十八劫中,上下交替间有缓有疾,故此三劫时量相等。以上为小乘之说。又依瑜伽师地论卷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等,大乘立二十中劫之各劫皆有增减,故不必如大毗婆沙论所说之三种劫,即以各中劫为唯一之增减劫。另如优婆塞戒经卷七所说,从十岁增至八万岁,从八万岁减还至十岁,如是增减满十八反,称为中劫。是为异说。
中劫中定有刀兵灾、疾疫灾、饥馑灾等三灾出现,称为小三灾。关于三灾出现之时限,有不同之说法。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载......
问题五:玉帝 如来 各经历多少劫难 一劫多少年 道教《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记载,玉帝“如是修道行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亿劫,始证玉帝。”,按照这种算法,玉帝到达这个位置共经历了一亿三千二百劫。佛教《瑞应经》记载,燃灯佛对释迦牟尼前世童子说:“事后九十一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两部经书比较不难看出,道教经典比佛教晚出,道士造经,挖空心思贬低佛教,把佛陀说成玉帝的晚辈,且经书大量模仿佛经,让人喷饭!
问题六:玉帝 如来 各经历多少劫难 一劫多少年? 自己信仰一个宗教还要贬低另外一个宗教干嘛呢道教是本土宗教上古时期就可以追溯到了
问题七:道家眼里800年是多少年 多少年还不是人规定的。神仙眼里基本没有时间界限概念。经曰:劫数时间的定名是:六十秒为一分,十五分为一刻,二十分为一候,三候为一小时,二小时为一时辰,十二时辰为一天,十天为一旬,三旬为一月,三月为一季,四季为一年,十二年为一纪,三十年为一世(儒家),六十年为一甲子,一百年为一世纪(公元),五百年为一劫(释家),一千年为一尘(道家),一万零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称小劫,二元称大劫,三元称阿修劫,六元称襄劫,四十三亿二千万年为一大时,一百亿年为一混沌。
问题八:杀劫是多少年一次,量劫又是指什么,多少 无量量劫只会在第7个圣人出现带来~ 鸿钧(合身天道,天道代言者,超越圣人的存在),老子,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女娲,接引,准提。六为顺,七为终。无量量劫就是圣人们的洗牌。一切重来,重回混沌。
问题九:劫难的道教概念 道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曰周而复始。术数家亦指命中注定的厄运,大难,大限。是古代道家的宏观时间概念之一。古代道教传说宇宙经历若干万年会归元复始一次,重新再开始。出处《文子・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 意思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可以简要地将基本思想表述如下:世界是按照极其漫长的时间周期,即所谓的”生成的大年“,周而复始地永恒循环;这个周期因为过于漫长而实际上无法预测,但又不是完全确定的;在这个永恒循环的过程中,世上的一切,包括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一生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并且将要无数次地按照完全相同的样子重现,绝不会有丝毫改变。无独有偶古印度婆罗门教传说中也认为宇宙经历若干万年会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种,用以描述我们所处世界的具体时间位置。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童子命30岁大劫需注意的信息」的全部内容,本文讲解到这里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